对市人大八届三次会议第47号建议的答复
赵迪代表:
您提出的“关于加强社区儿童、青少年体育设施规划建设”的建议收悉。现答复如下:
近年来,我局紧紧围绕“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美好生活需要”为重大目标,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建设,构建布局合理、规范实用、方便群众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,不断满足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健身需求。
一、目前工作开展情况
1、落实各项法规政策,逐步推动增加青少年健身场地和设施。近年来,市体育局认真贯彻执行《全民健身条例》等各项政策法规,不断优化全市体育场地设施供给,打造市区、乡镇(街道)、行政村(社区)三级公共健身设施,提档升级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,建设方便青少年儿童日常体育锻炼的基本公共体育设施,一是加速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。全市新增各类体育场地288个,湖滨区在建滑雪场1个,足球场2个、健身房1个;陕州区建成陕州甘棠体育公园和3个室内羽毛球馆;义马市全民健身中心改造提升;灵宝市建成5个足篮羽一体多功能运动场地,新建和改建了9个篮球篮球场;卢氏县建成四个全民健身广场。截至目前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社区比例已达100%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.58平方米,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。二是争取专项资金460余万元,为全市老旧社区配备常规性健身路径105套,为贫困村、行政村配备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套,为市体育馆健身广场配备二代健身路径5套。三是按照中央及省“国球进社区进公园”工作要求,投资11万元,为我市老旧社区及主城区涧河公园安装乒乓球台37个。
2、深化体教融合,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。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、教育部《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》,着力推进体教融合深入发展。联合市教育局、团市委印发《2023年三门峡市“奔跑吧·少年”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实施方案》,全力推动我市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开展。先后组织开展“奔跑吧·少年”2023年三门峡市青少年田径、跆拳道、陆地冰壶、三人制篮球、少儿乒乓球锦标赛及校园足球、乒乓球、篮球、游泳、跳绳、趣味田径等比赛20余次,参加青少年7400余人次。通过精彩纷呈的赛事活动,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参与到体育中来,促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。
3、落实我市体育场馆惠民便民政策,不断提升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水平。一是严格按照国家、省有关要求,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。市文博城体育中心、三门峡市体育馆、陕州区体育中心、灵宝市体育馆、义马市青少年活动中心、市体育馆智慧场馆等,按照开放规模、开放数量、开放时间等要求,对青少年儿童、老年人等群体免费或低收费开放,开放时间每周不低于77小时。二是提倡、号召积极推进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向社会分时段开放,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开放,增加青少年锻炼机会。
4、全面落实体育场地设施管护责任。按照省级相关要求,出台了《三门峡市公共室外健身器材配件及管理办法(试行)》,督促体育器材接收使用单位落实管理维护责任,严格按照“谁使用、谁管理、谁维护”的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维护,不断加强体育器材设施维护管理,切实保障体育器材设施长效安全使用。
二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、建设体育强省的重要举措,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。下一步,市体育局将针对社区,特别是老旧小区,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,科学规划、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为广大市民提供形式多样、功能齐全的体育场地,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设施供给和服务水平,让广大群众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,持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体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,我们将一如既往做好此项工作,也热忱欢迎您继续给予监督和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