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三门峡市体育局 > 建议提案办理 > 文章详情

对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72号建议的答复

发布时间:2023-06-26 14:42 来源:三门峡市体育局 作者:

建佩佩代表

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全市全民运动的工作的建议”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:

近年来,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我市体育工作认真贯彻“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”战略,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,连续多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“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”,2017年被河南省体育局授予“河南省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城市”,同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“2012-2016年度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”,三门峡市体育局2016-2020连续五年被河南省体育局授予“河南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”。

一、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情况

近年来,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省体育局工作部署不断创新,推动体育工作持续发展。

(一)体育宣传效果明显。我市连续多年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全省体育宣传先进单位,在全市形成了关注体育、参与体育、支持体育的良好氛围利用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宣传《体育法》《全民健身计划》《河南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》等体育法律法规;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为契机,邀请国家级、省市级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。2022年发表体育类信息240条,其中国家级媒体发表稿件15条、省级媒体45条、市级媒体120余条,市体育局官网更新动态60条。

(二)冰雪运动创新发展。为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号召,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。我市印发了《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三政办20218号)文件。2022年,我局积极统筹协调成立了“三门峡市蝌灵冰壶俱乐部”,在全市普及推广冰壶运动。为促进冰壶运动及冰壶产业发展,2022年5月,我局组织开展了“直通冰立方 冰壶进峡市”系列主题活动。2023年1月24日,在万达广场举办了2023年河南省社区运动会“迎新春冰雪专场活动”。通过举办冰雪类赛事活动,推动我市冰雪运动不断发展。

(三)体育场地设施提档升级。目前全市62个乡镇、14个街道办事处已实现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,1211个行政村已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,城市社区已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,“15分钟健身圈”已建设完成。截至2022年底,我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300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.32平方米。2022年为全市老旧社区配备常规性健身路径105套,为贫困村、行政村配备新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套,为健身广场配备二代智能健身器材5套。

(四)体育社会组织动能凸显。目前我市市级体育类协会、俱乐部32个,社会体育指导员6240人,健身站点1037个。每年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支持各协会、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,定期开展“走基层、送健康”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,向社区居民普及科学健身知识。通过不同方式、多种载体,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体育事业发展,提高全民健身水平。

(五)青少年体育均衡发展。近年来,市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《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》,牢固树立“健康第一”的理念。一是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,全面提升学校体育课程质量,积极推动田径、足球、篮球、排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游泳、武术、冰雪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,指导学生较好掌握1-2项运动技能,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。二是“奔跑吧·少年”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为抓手,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田径、篮球、乒乓球、武术、轮滑、跆拳道、陆地冰壶、校园足球、游泳、跳绳等比赛,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三是以湖滨区为试点,结合各中小学实际情况,推动轮滑、旱地冰壶等安全系数高,训练效果好的“类冰雪”项目进校园,目前阳光小学、外语小学等数十所学校已开展轮滑等“类冰雪”项目训练。2023年6月3日—4日,我局举办了三门峡市青少年陆地冰壶锦标赛,来自各县市区的42支代表队200余名青少年参加比赛。

    二、下一步工作打算

    一是加强体育宣传与引导。发挥各级新闻媒体作用,加大体育改革、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、重大赛事等方面宣传力度。扩大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,加大对体育多元文化功能的挖掘和传播,真实、全面地宣传我市体育方针政策,努力营造全社会自觉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。

二是将发展冰雪运动纳入《加快建设体育三门峡实施方案》中,发挥甘山、伏牛山自然资源优势,举办冰雪旅游节、冰雪嘉年华、冰雪文化节等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冰雪健身活动。到2025年,全市直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超过5万,带动3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。

三是继续加大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。贯彻落实《“十四五”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》,推动各县(市)区“两场三馆”建设,推动新建居住区健身设施建设,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,持续推进足球场建设,城区努力构建10分钟健身圈。

四是加强市、县(区)体育总会、单项体育协会和健身站点建设,有序发展健身俱乐部,提升乡镇、社区体育组织覆盖率,完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制度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,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。

五是举办体育教师培训班,提升体育教师运动技能,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项目教学、训练、竞赛等活动,力争市域每个辖区都有运动特色学校,制定国家级、省级赛事备战方案,举办全市青少年单项运动会及锦标赛,促进我市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改善。

感谢您对我市体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,我局将继续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,完善场地设施,推动全市青少年运动发展,加强全市体育社团组织建设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,推动我市全民健身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
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。